當初選這部完全是衝著對裴斗娜的愛,雖然我覺得她在外型跟體格上都非常不符合一個女警的形象(電影中還是局長,她這樣頂多只能當交通警察吧),但警察這個符號,只是要強化加諸在女主角身上的父權枷鎖,加上頗高潮迭起的劇情推演,便先把這個不搭感拋一邊吧。
《屋簷下的她》充滿了各種極端、激烈變形的感情,也有許多家暴環境中會出現的典型加害者,就連裴斗娜這個看起來很壓抑的女同志警察,雖然面對挫敗的感情選擇逃避,但每每喝起酒來都有一種不尋常的、山雨欲來的氣氛。
結局頗令人玩味,女主角一路被「小怪物」耍得暈頭轉向、身敗名裂,為何最後還是帶著她遠走天涯?這個違和感讓我一直無法對這片做出感想和評價。
後來上網查了一些導演丁朱里的自我解析,發現這部片的靈感來源非常有意思,是一個關於小貓與主人的寓言故事。
「有隻貓原本獲得主人全部的愛,直到主人帶了新的小貓回家,舊貓便失去了主人的關愛。有天,主人在玄關嚇了一跳,因為他鞋子裡有隻死老鼠,主人很生氣,覺得舊貓在報復,把它打了一頓。隔天主人更驚嚇,因為鞋子裡出現的是全身皮都被剝掉的死老鼠。」
故事就到這裡,電影的劇情推演與這則寓言有許多相似的對應。導演說,電影講的是關於「和解」的過程。動物只有原始本能,人類不了解動物示好的方式,對老鼠這個大禮感到負擔,而「剝了皮的老鼠」可視為是一種復仇(對比於電影中小女孩嫁禍於女主角)、或是一種更劇烈極端的示好(小女孩嫁禍給親身父親讓女主角出獄)。片中的小鎮看似純樸卻非常封閉,也讓兩個女角在孤獨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彼此依靠、相互療癒,但結局與片中許多隱約流露出的曖昧暗示,也讓電影多了一分畸戀的氣息。
「有時我覺得他不像個孩子,而是個小怪物。」
金賽綸演這部片時才13歲,但這片被列為限制級,也就是說連她自己都無法進戲院觀看。她的表現真的讓我瞠目結舌(我不確定是不是好的那種)。
我對早慧的童星沒有太感興趣,通常他們的拿手好戲是哭戲,但金賽綸在這片裡最值得一看的,是對複雜慾望的詮釋,包含陰沉的佔有慾、抓狂的怒氣和以性操弄男性的部分,都超乎一個13歲少女應有的認知。看新聞報導她原本拒演,卻又覺得除了自己沒別人演得來,強烈表演慾和身為演員的責任感實在令人感到敬畏,成為大物演員指日可待。另外據說拍片現場,金賽綸都有心理諮商師陪同,只能說萬幸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