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02, 2017

【2016金馬】六部華語片小觀,和與我口味不合的金馬評審

這幾年個人影展的選片上,看華語片的數量漸漸超過日片韓片歐美片了。這樣的好處一來是年底的金馬獎會非常有參與感,二來既然難免花錢踩雷,把錢貢獻給亞洲市場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XD 說實話,這幾年中國新秀導演有些作品真的很不錯,今年的香港電影也頗強悍,如果沒有抽到籤,這些電影在台灣就看不到,因此讓人反而會更珍惜能在影展欣賞的機會。

但今年金馬的結果跟我個人喜好出入頗大,我發現我跟許鞍華的喜好真的不合...但沒關係,我們可以藉由金馬來養成我們的大器,而不是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但許鞍華我的口味真的跟你很不合,再次強調)

《樹大招風 Trivisa,2016》

炒股、炒樓、炒栗子,現在隨便炒什麼都比你的貨賣錢阿。
「三大賊王合作,做甚麼都厲害。」

這應該是我今年華語片最喜歡的劇本。寓一個大的國家文化變化於真實社會案件之中,非常的草根,拍攝的方式又很新穎,特別是最後的反高潮,講一切歸於一個空穴來風的巧合,收的很妙很悵然。特別是令大家津津樂道的剪輯,將三隊人馬拍的三段片完美剪在一起,幾乎是毫無懸念的拿走原著劇本和剪輯。

這部片唯一的小缺點,是我覺得三個演員的演技爆發力有落差,這應該是任賢齊所能展現的最佳表現了,但我覺得他比起另2位還是氣弱些,我不覺得葉國歡這個角色非由任演不可。最值得一提的是林家棟!這個萬年綠葉的表現真是棒呆了,活脫演出一個低調殺手的黑暗複雜面,居然連入圍都沒有,金馬評審醜一。

《再見瓦城 The Road to Mandalay,2016》

「蓮青,你要記住這張紙上的資料,
從今天起,你就不再是緬甸人了。」

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再見瓦城》,所以金馬的評審算是直接醜二了。吳可熙是穩穩的演技派,搭上柯震東讓人有點難以想像,但這個組合本身就就讓人有期待感。實際觀看,柯震東整個人像是被剝了一層皮似的脫胎換骨,從頭到尾的表現我都很喜歡。導演說他剪掉了一些兩個人衝突的高潮戲,對演員沒拿下演技獎不好意思,我找了片段來看,其實我還是喜歡趙德胤最後呈現的版本,我覺得就算放回去也不會拿獎,因為那是評審團眼光的問題(誤)。

電影透過一對偷渡移工小情侶的境遇,講整個大東南亞人民的身分認同,故事描述的環境雖然在泰國,但這個故事與我們台灣當代息息相關的不得了,我很喜歡,沒拿到什麼獎真的太可惜了。

《一路順風 Godspeed,2016》

「小老闆,你今天提醒了我一件事。
如果我活的到明天,我會去買一籠小籠包。」

《一路順風》不是鍾孟宏最好的作品,但我覺得比《失魂》好些,可能張孝全對我來講演技還是木了點,我喜歡許冠文和納豆這對一老一少的組合,搭起來是有火花的。攝影、美術還是一貫高水準,鍾孟宏不愧是廣告好手,視覺語言很豐富,也能夠找到很厲害的景(像劇中那片迷宮般的魚塭)。

我覺得這部主要的問題一是劇本,鍾導自己的劇本不太行,大多會寫的有點扁平、類似短篇小說的體裁,需要外援,像《第四張畫》有塗翔文共寫,個人覺得好非常多。二是演員,導演愛用老班底,但偏偏他劇本的角色又比較符號化:黑道老大、小弟、父子、警察、醫生、老人、小孩,大概不脫這些類型,如果又找固定人演,會缺少期待感,加上不巧演員該次表現沒特別突出,整個電影就會平掉(這次庹宗華和戴立忍都算表現一般),最好的正面例子是《一路順風》裡被大家討論的一個嗑藥小混混角色─本身也是導演的陳以文飾演,這個選角就是很跳、很不老梗的選擇,反而是吸睛亮點。

《一念無明 Mad World,2016》

其實做個仆街很容易的,
不想做的,丟一邊就好了。

給幾個藉口,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

然後就逃避吧,避到追不回來。
「 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的。」

《一念無明》和《不成問題的問題》對我來說都是稍嫌過譽的作品(評審團直接醜四?),拍的都不錯但也不是毫無缺點,兩者都有從關懷小人物看大社會的企圖心。曾志偉沒拿獎媒體譁然,但我覺得頒獎前話題有點炒過頭了,這一齣要記在記者頭上,雖然我個人是喜歡曾志偉的詮釋的。

最近這種崩潰苦情父母的角色很多,感覺都是寫來拿獎的。金燕玲的演出固然出彩,但類似角色我覺得呂雪鳳在《醉‧生夢死》的母親角色更飽滿立體,剛好連著兩屆都是類似的角色,希望明年可以看到不一樣一點的女配角,譬如像是《一念無明》裡演出余文樂未婚妻的方皓玟,我覺得她的表現很驚豔(特別是教會一場崩潰戲),不好演,但她表現的有張力有層次,但也沒入圍是怎樣~(余文樂的演技也還是木一些,不好意思)。

《不成問題的問題 Mr. No Problem,2016》

導演梅峰說他拍成黑白是為了接近民國,但我不那麼認同。我不覺得這部片在視覺、美感、整體概念上有處理成黑白的必要和效果,我反而覺得如果拍成彩色、處理的更風格化些會讓這片更突出。不知該怎麼說好,這片就是演員、劇本表現都恰如其分,但就是不會讓我很放在心上,所以,我覺得一定是因為沒必要卻故意拍成黑白的緣故(亂寫一通)。但范偉飾演的丁主任這個角色寫的極佳,每個公司或企業裡都有一個這樣極度了解人心的混帳,靠著交際手腕和權利關係把大家耍得團團轉。

我喜歡梅峰做為編劇的作品,他幫婁燁寫了好劇本,但《不成問題的問題》我真的是還好。(會太直接嗎?)

《我不是潘金蓮 I Am Not Madame Bovary,2016》
「菩薩,那些貪贓枉法的人,都給您懲罰了,
我是不是潘金蓮的事,您還沒有說清楚呢。」
牛說不讓我告狀,是怕我告不贏;
你們不讓我告狀,是想讓我繼續含冤。

我一直很好奇「最佳導演」到底是如何評審出的?特別是當這位導演導的作品沒有拿下最佳影片、劇本、技術獎和演技獎的時候。既然這部影片沒有在任何一個領域特別突出,那要如何證明導演的功力是最佳的?會這麼好奇並非質疑《我不是潘金蓮》的好看程度,說實話我還滿喜歡這部片的,特殊的方圓鏡頭(特別是圓的)讓電影畫面有一種中國畫的古典美感,這片跟不成問題的問題同樣帶有一種寓言式的古典味,用荒謬的角色與劇情來批判中國社會迂腐的一面,但我喜歡這片許多,形式化的表現手法讓原本可能流於說教的腳本有了新鮮的包裝。

後來與友人討論,金馬獎的最佳導演或許、也許、大概是立基在「創新」這點吧,像是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和這次的馮小剛,但我實在不想說,無論是拍成方的還是圓的,其實都沒有多創新就是了。(就為評審們找個「不成理由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