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7, 2012

【2012 OSCAR影展】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2011)

「不要害怕死亡,別過於失敗主義,藝術家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如果我們永遠也去不了心目中的黃金時代,那就自己創造一個吧。午夜的馬車帶領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聽起來有點像中國民間故事的氛圍阿,導演Woody Allen卻巧妙了運用古今對照與指涉,甚至是文學上的延伸隱喻(費茲傑羅夫妻─大亨小傳─Gil與Inez),描繪了一對已經半隻腳踏進婚姻的男女,在結婚前夕卻面臨現實與理想時的抉擇。

從《愛情決勝點》、《塔羅牌情人》到《紐約遇到愛》,我越來越喜歡Woody  Allen的愛情觀點,往往出自於辛辣的現實卻又輕巧的放入許多幽默。結局相當符合片名,午夜下著雨的巴黎,一個旅人,擁抱城市的寂寞,同時也擁有小小的、令人期待的溫暖。

故事從男主角Gil遠離好萊屋到巴黎當小說家開始,這也許也是Woody對自己的自嘲(男主角也是他本人的投射吧),他就是一個喜歡復古浪漫情懷、並且相當從一而終的導演。

Woody Allen的手法一如往常輕鬆中帶著機智、詼諧裡帶著人性,整體又有費茲傑羅《大如麗池飯店的鑽石》那種對20年代爵士世代華麗與寂寞的嚮往與喟嘆,我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與幻滅,對現實的不滿和逃避,喜歡費茲傑羅作品的人可以從中找到非常多文學性的趣味。


影片中出現的歷史人物除了費茲傑羅夫婦,此外還出現了諸如海明威、達利、Gertrude Stein、畢卡索、曼瑞...等藝術文化icon不勝枚舉。對19、20世紀的藝術文學、文化歷史有一定了解程度的觀眾,看本片的過程會充滿著無限驚喜(不了解的人也可看到不少明星客串參與)。這些人物角色的安排有的驚鴻一瞥、有的畫龍點睛,給予了男主角 Gil在困境上不同的指引與暗示,產生趣味的互動。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Marion Cotillard在戲裡飾演的一名虛構角色,一位風情萬種的Art-Groppie,復古的造型加上吞雲吐霧的模樣真是美到不行,果然還是要有一位正港法國演員來撐場面啊!基本上無論是穿越時空還是現實的部分,Woody Allen都拍出了各個演員自然傳神的特質,每個角色放的位置與份量都很恰如其分,雖然出現的人物很多,卻不會有大拜拜的阿雜感。

其實除了愛情關係,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對理想生活追尋的討論。一開始劇中人物討論著男主角Gil寫的小說主人翁的設定,嘲諷著有誰會想看一本男主角是二手商店的老闆的小說?是不是所有喜歡復古老東西、緬懷過往舊時光的人,都代表著對現況不滿?將自身的無力投射在過去的迷戀?對時代的批判永遠處於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究竟,我們能否擁抱過去的美好卻同時也有往前邁進的勇氣呢?

趁著電影餘韻繞心頭之感,最近也順勢把買了多年的《大亨小傳》小說拿出來一鼓作氣閱讀,並一邊偷偷期待著2012年新版的《大亨小傳》電影。

※來一個非常及時的恭喜吧!恭喜《Midnight in Paris》 獲得2012年第8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殊榮。

Saturday, February 18, 2012

【2012 OSCAR影展】重金搖滾男的奇異旅程 This Must Be the Place (2011)

大部分公路電影裡的主角們,無論是有目的還是無目的的前行,都多少流露出一種失去生活目標或追求虛無的茫然感,而我們也是透過這些角色享受人生中很難去體驗的瀟灑,然後毫無意外的,這終將成為一趟自我追尋之旅(就算結果導向悲劇或死亡,主角們通常也大徹大悟地燃燒生命了一番)。


如果這就是一趟公路旅程必然的經過與結果,那我們究竟還期待看到甚麼?《重金搖滾男的奇異旅程》這部電影裡,比起旅程本身,西恩潘飾演的退休搖滾樂手Cheyenne或許才是整部電影裡最奇異、最有意思的焦點。


導演透過一個不快樂的退休搖滾樂手,住在豪宅每天看股票,吃著微波食品,偶爾與消防隊員老婆打打壁球,他無力避免青春的流逝、時代的汰換,肩負著對生命的自責(歌迷自殺)、投射到有所缺憾的父子關係、再帶著一股復仇的驅動力(想要找到當年虐待父親的納粹),踏上了一段從都柏林→紐約→新墨西哥→猶他州的旅程。

Cheyenne與身邊幾個週邊人物的關係沒有說明,待觀眾隨著劇情察覺,我覺得喜歡追根究柢的人對這點可能會有點痛苦,但像我這種不求甚解的人到是很OK,其實看到最後我也沒在care他到底是怎麼找到那個納粹的了。我覺得這個導演的強項在於幽默感的描寫,角色之間的互動與對話都很自然,幽默感也很高明,出奇不意的笑點讓整部電影的節奏明快許多。電影裡有許多的Quotes,或許也會讓人覺得稍嫌說教了一點,但無論如何,清爽的視覺景色與絕佳的配樂(這張原聲帶讚)也多少沖淡了這些比較生硬的部分。

像是在新墨西哥洲與小胖弟Tommy一起表演這部片的片名兼主題曲This Must Be the Place》的橋段我非常喜歡,特別是Tommy一邊唱、Cheyenne伴奏、媽媽躲在一邊泫然欲泣的場景真的非常動人,我後來上youtube找了歌曲來回味,但老實說無論是原唱Talking Heads還是Arcade Fire的翻唱版本,都沒有電影裡這個片段來的讓我印象深刻。

我覺得西恩潘將Cheyenne這個角色也詮釋的別具另類幽默感(當然我相信戲精如他,這角色對他來說應該只是一塊蛋糕而已),不只是濃妝豔抹的外表讓大家驚喜或驚嚇,他有點刻意聳著背以及三不五時發出野口般的吐槽冷笑真的很有趣,而且他過往的表演模式向來比較外放有張力,Cheyenne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有點冷眼旁觀、淡漠的怪咖性格,這些細細小小的差異也讓我看到挺不一樣的西恩潘演技。


「問題在於,轉眼之間,
我們從『我將來要做甚麼』變成『這就是人生』。」

或許這就是我們對公路電影所期待的,踏上一趟未知的旅程,享受一切有意義無意義有目的沒有目的的隨機偶發事件,遙遠的感觸或是模糊的恐懼與痛苦。重新站在一條只有自己的筆直道路上。

人說經歷了這一趟,讓你脫汰換骨變成全新的人,但也許卸下的,是長久以來我們一直以為是現實或又名為事實、成就的東西,旅程結束的時候,我們只是回到最初那個一無所有的自己重新開始而已。

Sunday, February 12, 2012

【2011電影總回顧】個人年度十大不負責任推薦 My Top 10 Movies (2011)

不知不覺已經二月,時間真是過的飛快,在時間被切割零碎的生活中,越來越覺得要能好好欣賞一部比較嚴肅、有深度的電影,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多時候我們疲憊的感官變得只能接受聲光刺激而已。在很累的時候看一部需要思考的電影,那樣消化出的評價似乎也對電影不太公平吶...,漸漸手邊也不知不覺累積了許多需要投注專注力心力思考的「大片」,因為不想草草地囫圇吞棗,只好跟每部DVD說「再等等吧,下次精神好一定會看你」。

與其累積看片的數量,我更希望自己能夠珍惜、並好好體會每部電影響傳達的情感和每個細節,並在觀賞的過程中能盡情地投入,因此有個健康平衡的生活真的是非常重要(結論真是老生常談)。

2011一整年我總共看了121部電影,其中有72部院線(含影展)及49部DVD,驚人的不只是數量比去年成長,今年看的影片質感也都很好,密度過高因此造成我異常地疲累(笑)。而十大推薦和往常一樣,反映了我個人的喜好與個人觀影著重的角度,比較特別的是今年10片裡有3片是DVD(不是2011年上映的),因為這三部電影實在太特別了我很喜歡因此納入。其實我光寫到這我就已經累了(哈),這些電影我大多也寫過長篇心得,就簡單說說推薦的理由吧。

去年國片成績極為豐碩,但最讓我耳目一新的華語片,其實是陳可辛的《武俠》,早在預告teaser釋出時就令人驚艷(特別是金城武的四川口音完全掩蓋了他原本口條欠佳的缺點),這部片運用了很多當代電影形式重新塑造傳統武俠片的可能,無論在劇情還是拍攝手法、動作美學上我都很喜歡!推薦理由:老狗一樣玩的出新把戲。

當然國片成績這麼耀眼,我不可能只推薦武俠,但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去年端出的國片(《父後七日》《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至於票房孰高孰低反映的也許只是通俗性或市場時機。今年的國片我最推薦的是《翻滾吧!阿信》,他的票房當然不是最好、演員也許也不是最有話題、導演的功力也還可以更成熟進步、劇本結構也還有很多可以調整的空間,但這部片是這些國片裡讓我覺得最零距離、最不需要發揮愛國心或情感認同,便能被觸動的一片。就像製片李烈說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國片帶領大家走出這個市場?她覺得運動的題材最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力量,並且跨越文化種族的距離,同時又能從小人物身上看到你我的掙扎,我很同意,不然最近大家不會這麼瘋林書豪不是嗎?推薦理由:想要單純被運動的熱血感召。

提到燃燒生命式的奮鬥與帶有傳記式意味的電影,向來也是我看電影的關鍵字,在《皮相獵影》和《搖滾藥不藥》兩片中猶豫了一下,不過《搖滾藥不藥》裡Andy Serkis的演技實在是太完整太精湛,將一個殘障搖滾樂手人生的起伏與表演片段用台前與台後的方式完美呈現,逃避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種,變得偉大是其中一種,也是我個人最喜愛的方式。」我很喜歡人生充滿矛盾衝突的Ian Dury。推薦理由:精采的個人演技與絕佳的搖滾傳記式電影。 

以演技挑大樑的片子,今年還不得不選《黑天鵝》,除了娜塔莉波曼,配角Mila Kunis的演出也相當稱職(現在也成為當紅炸子雞)。導演Darren Aronofsky對人性追求夢想的癡迷、沉淪與幻滅,從噩夢輓歌、力挽狂瀾、黑天鵝不同題材出發都有精采的詮釋,整體氣氛營造的我也很喜歡(配樂很棒)。推薦理由:質感極佳的驚悚片,娜塔莉波曼旺到最高點。

在整體氣氛的營造上表現的很好的電影,去年Ryan Gosling主演的《落日車神》絕對是我最推薦的一部。這是一部評價相當兩極的作品,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大多覺得無趣,如果對男性英雄主義式的蒼涼浪漫、Edward Hopper蒼白疏離式的都會美學、冷硬派融合暴力與唯美的犯罪敘事有興趣的話,絕對會投其所好,千萬不要懷抱著看飆車爽片的心情觀賞。推薦理由:風格是你的菜就是必看LIST。

獨特的電影拍攝手法向來也是我的愛,由十大禁片《不可逆轉》的法國鬼才導演Gaspar Noe導的《嗑到荼靡》便是前衛迷幻美學的極致,整部片都以男主角靈魂第一人稱視野拍攝而成,每個段落都是一鏡到底,散發出強烈的奇異電波,全片虛實交錯、迷幻漂移,看完充滿極不舒服的糜爛感卻又令人無法自拔。推薦理由:想要被曼陀羅的粉紅迷幻光波感召一下可以試試。

而疏離人心的題材,和獨特的電影拍攝手法通常是相得益彰的搭配。2000年左右的末世氛圍放在2012年的末日警鐘下來看依舊適用。我與《心靈角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驚喜感,劇本、拍攝手法、配樂、演員表現無一不流暢精彩,它除了講人際間的寂寥,也講命運裡的機緣和巧合,導演的《Boogie Night》已經放在我的必看LIST上了。推薦理由:對Paul Auster的作品有興趣的人應該也會喜歡這部片。

除了拍攝手法,精采的劇本結構也是一大重點。入圍去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犬齒之家》以及我Lag很久才好好欣賞的《變腦》,都是劇本題材令人耳目一新(也可以說光怪陸離到有點獵奇)的傑作。犬齒之家以反烏托邦的角度講一個極權教育下的寓言,而《變腦》則是大談存在與意識、軀殼與靈魂的議題(十足Charlie Kaufman風格)。推薦理由:好劇本為電影之本,我喜歡被好劇本嚇的起雞皮嘎搭。

十大的最後,我想推一部愛情電影,但套句常用的行銷slogan,這應該算是「非一般愛情故事」(但不代表是我個人的特殊癖好),相當黑色幽默卻又一語中的地描述:關於愛情,人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怪ㄎㄚ情緣》在帶著一點輕鬆小情色的幽默包裝下,其實是一個關於女性自覺與解放、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關係的故事。推薦理由:其實每個人追求的愛情關係都不普通。
 
《導演特區》
這幾年養成了喜歡的導演就要一往打盡的觀影習慣,不知道是收集癖作祟還是真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巧合,總之心想事成,當我呼喚園子溫的時候,不但高雄電影節有他的電影系列特輯,連原本想說沒機會看到的《死魚》、《戀之罪》也都紛紛在主流或非主流的戲院上映,真是一網打盡滿足的沒話說。園子溫每部作品劇情主題不同,但依然維持他一貫打著「真人真事改編」的獵奇、暴力血腥、虐殺、邪教崇拜、失格的社會家庭關係打轉,除了這兩片,去年我還看了《愛之剝脫》。

以《靈魂的重量》打響名號的墨西哥導演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最後的美麗》這部誨澀異常的最新作品,讓我見識到了哈維爾巴登不同於《險路勿近》的演技個人秀,非常深沉和動人的詮釋,會讓人看到心痛的那種。而去年的金馬奇幻影展,也很意外地看到了導演的初試啼聲之作《愛是一條狗》,相當有意思的三段式故事,充滿導演實驗性的個人風格我很喜歡。


《RABBIT44評審團大賞》
沿自去年開始的假掰特區XD,其實推薦理由很簡單,就是很喜歡但前面寫不下了啊!在列出100多部的片單後,會發現裡面也有不少的議題重複,除了巧合,極可能跟我個人對這類議題有高度興趣有關。去年一連看了《陌路˙天堂》、《永生樹》和《密陽》這三片導演風格迥異,卻都討論了當人在面臨極大的逆境(失親之痛),所產生的自我和信仰間的戰爭,藉由一連串也許是復仇、也許是救贖、也許是修煉的跌跌撞撞歷程,重新回溯生命裡的不完美,試圖走出陰霾並再一次與命運對話的故事。

三部片格局都相當大(片長也都不短),在故事結構、演技、拍攝手法和美學上各自都有優異的表現,觀賞起來都相當不輕鬆,議題也不輕盈,如果是追求從電影裡獲得深度思考的人,應該會很有興趣看看。

儘管我不斷抱怨太累了,但還是很感謝老天爺讓我能夠欣賞到這麼多精彩的電影(而不是花了一堆時間看爛片),但是寫字的速度永遠比不上看片的速度,沒有時間和心力把每部喜歡的片都紀錄下來,是我的一點小缺憾。然後我整篇才光寫幾個字內心就靠杯不已,看來離專業評論者間還有幾萬公里之遙阿。

Tuesday, February 07, 2012

【電影】轉轉 Adrift in Tokyo (2007)

幸福總是悄悄降臨讓人無所查覺
而不幸卻總是毫預警地縱然降落

每年的年初我都會選擇一部具有暗示意味的電影,作為新的一年開端的鼓舞,像是去年的過年,我就看了《海盜電台》,現在想想實在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選這部片的精神究竟為何,早已忘了是要鼓勵自己勇於衝撞還是期許自己別像Hoffman一樣一直發胖。今年我許了一個新願望,希望每天都能放慢腳步的度過,悠閒但充實,雖然我知道以我這個勞碌命的性格有點癡人說夢話,但在除夕的下午,任由眼睛滑過許多未看的DVD...最終我還是選擇打開了買了好一陣子的「轉轉」。

轉轉》顧名思義,就是一部在東京城市中轉來轉去的散步電影(我想大概算是公路電影的變化型吧)。不是跑步也不是騎腳踏車,而是一種帶著韻律感的步行速率,不太快也不太慢地看待身邊風景,在步行的輕緩速度中,我們感受平凡中的快樂、察覺不經意間的傷痛、享受美景美食的短暫歡愉、也被城市中每一次擦身的落寞包圍。

一部很淡卻也很有滋味的小品之作,再加上還有小田切讓,這一切不是太完美、太適合我的新年新希望了嗎?


我很喜歡三木聰《烏龜主婦出任務》和《時效警察》,他很擅長描寫平淡生活中的奇想與趣味,無論是上野樹理還是小田切讓,在他的鏡頭下總是惡搞得很自然。《轉轉》描述一個父親欠了債的大學生遇到討債男子,展開了在東京街頭散步的「償債之旅」...。兩人一路上走過了神社、傳統小茶店、榻榻米店、Cosplay俱樂部、算命的新宿嬤嬤、拉麵店、鐘錶店、時效酒吧、動物園...,走了幾天幾夜,兩位男主角神秘的關係也一路隨著劇情發展,而不斷釣著觀眾胃口若有似無地變化著。最後到了記憶的遊樂園,過往的回憶與偽裝的家人展生了親密溫暖的連結,我很喜歡雲霄飛車那一段。

「街頭募款一天可以募得多少元?」
「為什麼上班族拿錢包的姿勢都一模一樣呢?」
「開在街上的鐘表店是如何生存的?」

已經不再去思考所謂「沒意義的問題」的我們,或許也在不知不覺間少了大智若愚的心胸和一隻貓般的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