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Weekly Cinema】2011.12.18-12.24

幾部日韓電影短心得大連發,有商業驚悚有純愛有搞怪KUSO也有藝術感的,好一陣子沒大看亞洲片了,年底一次出清!
《綁票七日令》(2007)★★★☆
一部很緊湊好看的標準韓式犯罪商業電影。通常劇情如果安排小孩被綁架,男主角是爸爸就會化身為絕地老爸,復仇鬼上身一路大開殺戒;如果主角是母親就會像《非常母親》裡的媽媽一樣,一邊崩潰又一邊堅強地用盡各種方式奮力拯救小孩,《綁票七日令》裡的金允珍就給我這種賣命感。

故事描述一個紅牌辯護律師在女兒遭到綁架後,接到指令要在七天內為一個殺人犯脫身,在小孩生死未卜與追查嫌疑犯的雙重壓力下,卻發現殺人犯似乎確實犯下罪刑,律師不但面臨私情與道德的夾擊,在調查的過程又意外掀開了一個大醜聞...,有一點點像《下流正義》,不過編得更花俏(也更不合理,但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純享受),節奏明快娛樂感十足。

《沙羅双樹》(2003)★★★☆
今年金馬影展也有導演河瀨直美的另一部作品《朱月之花》,曾拿過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的她,作品到底呈現甚麼樣的風貌一直是我很好奇的,終於有機會看了代表作《沙羅双樹》。

故事描述一對雙胞胎兄弟在一次的樹林追逐中,其中一人走失,而另一個兄弟俊,與整個家庭的時光似乎都停滯在那一天的故事。「雙胞胎少了一個,就再也看不到自己了。心中永遠有一塊空缺」。導演用清淡雅致的敘事描述了那些被遺忘的事、難以忘懷的事、取捨之間的事...,電影頭尾各有一次在奈良古老蜿蜒巷弄間穿梭奔跑(鏡頭從後方尾隨)的畫面,一次是面對消逝死亡,另一次則是迎接新生

一個家庭如何在死亡的陰影下獲得重生,似乎是滿多日本導演/小說家喜歡探討的當代議題,河瀨直美的觀點一如她的攝影風格,含蓄內斂與清澈悠揚兼具,十足古典風味,我喜歡最後那個緩緩飄向天際往下鳥瞰房子的視角。這就是發生在一個城市裡的一個小故事。


《惡人》(2010)★★★★☆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寂寞的課題。愛不對人讓人感到寂寞,用錯誤的方式愛人也讓人感到寂寞,假裝擁有愛比坦率地擁抱寂寞更令人感到寂寞,最後,出於一顆想愛人與被愛的心,卻讓每個人都犯罪了。

目前看過兩部吉田修一作品改編的電影都好成功,《東京同棲生活》和《惡人》我都很喜歡。《惡人》基本上就是層次演技的堆疊烘托情緒的成功之作,每個人都好會演,我很喜歡深津繪里飾演的光代一個人默默吃著妹妹剩下來的蛋糕,然後看著妹妹與男友房間凌亂的床單,然後默不作聲地把忙關上的一段,寂寞的慾望表露無遺,深津繪里這這片的演技真的很有看頭(我覺得把妻夫木聰的陰沉演技初挑戰的光芒都壓下去了),女保險業務員的的父親也是,他讓我想到很多社會新聞裡被害者的家屬。

「如果能早一點遇到你就好了。」
「我只是想要被信任。」

愛,就是這麼簡單、卻又如此艱難的事。

《賽柏格之戀》(2007)★★★★
人只要突破一些偏見,似乎通常會有不錯的收穫。朴贊郁的愛情故事?(能看嗎?)我很好奇這個鬼才導演拿掉暴力血腥與復仇的原素之後,還會呈現甚麼?

故事發生在一個精神病院裡,因此這個愛情故事裡所有稀奇古怪的情節也都順理成章了起來。收音機組裝女工詠君出生在一個有精神病史的家族,她一直認為自己是機器人而拒絕進食,一開始在收音機工廠把組裝電線插到自己手腕裡(無意識自殺)的畫面就風格化十足。而Rain飾演的病患則是一個小偷狂,認為自己可以偷走別人的病症、情緒或抽像能力。

每個精神病患都有一個「罩門」。詠君拜託Rain偷走她的「同情心」,因為患有精神病的奶奶被醫院強行帶走是她最傷痛的回憶,「不能沉浸在悲傷裡」,所以把同情心帶走吧!變成無痛無感不需進食的機器人吧!唯有如此才能堅強地生存在世界上啊!我很喜歡女主角被拿走同情心後,在自己幻想世界裡變成一個疑似田中星人貌的殺人機器不停射殺醫護人員的片段,朴式招牌血腥卻融合著一股鬧劇般的黑色幽默。而被親生母親拋棄的Rain最害怕的事情則是「消失成為一個點」,因此他要不斷偷取別人的「東西」:打桌球的能力、同情心、窩囊感...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在劇中只要當他遇到無能為力的狀況時,整個人就會漸漸縮小的設定很有意思。

我喜歡這個非一般愛情故式的設定,除了天馬行空的創意外並沒有刻意賣弄浪漫,我們反而在裡面看到了一些生命經驗、情緒脆弱面的連結,而且再也沒有比「無論再怎麼樣怪的咖都能找到接受自己的另一半」這樣的愛情觀點,更令人感到欣慰的事了。


《奈緒子》(2008)★★★☆
最近張鈞甯幫NIKE拍的舊金山馬拉松路跑廣告吸引了我不少目光,漸漸開始覺得跑步真的是一件看起來很單調、裡面卻暗藏玄機的事。大部分的馬拉松選手都散發出一股巨大的能量,可能是因為在視覺呈現的意象上,跑步選手是很堅定地往一個目標筆直邁進的緣故吧。

《奈緒子》對我來說最大的賣點當然是演員,雖然上野樹里和三浦春馬並不是那麼地有螢幕火花(但兩人的樣子都還是很討喜就是了)。故事是標準的純愛勵志,一對少年少女因為童年的意外有了連結,而透過了一次夏天的馬拉松集訓和比賽,兩人與週邊的人們也都獲得了某些關於生命、友情、親情、自我、勇氣與原諒的力量。

「我們到底為了甚麼而跑呢?」是電影裡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是個大哉問,卻輕巧地落在這部日系輕電影中,盪起清淡的漣漪。沒有甚麼大道理論述、狗血也還算灑的點到為止,重點是三浦春馬在這部片裡的演技比《戀空》好一百萬倍...。我很喜歡導演拍攝馬拉松選手與補給水份的後備選手交會的一瞬間的畫面,慢動作與鏡頭切換用的很好,拍得很有交錯感,也很有情緒張力,是整個小品裡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Legacy】亂彈阿翔─厚哩叫媽媽演唱會@華山Legacy 20111218

去年八月阿翔他闊別十年的《英雄的逞強》復出演唱會我沒有跟到,一直覺得很扼腕,因此去年年末《簡單生活節》的演出便抱著非看不可的決心。排隊排到鐵腿、然後又被莫名人潮往前推擠(順勢咕溜地往前)到搖滾區的我們,被滿滿一小時的台式硬漢搖滾魅力震懾到不行。

那是一個混和著音樂祭特有的騷動、興奮與疲勞,激昂吉他與蒼勁歌聲帶來的視聽震撼、聚光燈下90年代不羈瀟灑的長髮搖滾樂手形象、滿場觀眾沸騰地大唱「人生阿~親像走馬燈~」,一直在我記憶裡非常鮮明。還記得結束時收到站在同場不同處的友人傳來的簡訊:「看阿翔一場抵三場」,我點頭如搗蒜。

挾著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電影主題曲得主的氣勢,以及電影音樂專輯《把我換成你》的問世,亂彈阿翔南北兩場演出,聲勢相當浩大地開唱了。

該來的金曲一首都沒少,《良心》、《麻痺》、《美男子》、《絕口不再提》、《尋找》、《我要的不是你》和寫給陳奕迅的《我甲你》...,當我非常喜歡的《戀人》歌詞一進入:「冷風中雪花飄在山巔/蒼白的大地阿/看似安靜的來阿」,完全鐵漢柔情的展現(太帥了我投降)。而中場特別來賓《翻滾吧阿信》的導演林育賢喵導和柯宇綸的站台,除了呼應這次演場會「厚哩叫媽媽」的主題,也搞笑地重現金馬獎當時熱烈的頒獎氛圍,也為接下來表演的電影系列歌曲《叫媽媽》、《翻滾吧》、《完美落地》做了最棒的開場。安可曲《走馬燈》一定是渲染力十足的全場大合唱,最後整個演唱會以《寒風刺骨的思念》雙吉他互飆做為ending,吉他手阿偉忘情地跪倒在舞台上SOLO,我看到謝幕時阿翔連吉他絃都斷了。

然後你會覺得這一切都很神奇,阿翔不是休息了三五年而已,他中間有大約十年都沒有公開表演,但這些歌過了那麼多年還是那麼好聽且歷久彌新,在不同年紀聽都有不同感受,他每一場現場都一樣靦腆不多話,以彷彿是最後一場演出的態度,沉默又賣力。

我很喜歡某篇網路報導裡形容阿翔的音樂:「那是一種不會留妳下來的逞強」。他的歌裡可以聽到生命的各種況味、對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說不出口的愛、對社會的批判、賭一口氣給別人看的拼命、質疑和苦衷。而現在的他唱著《完美落地》告訴你要大步往前走。

也許我們對生活都還有同樣的一點逞強。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2011 金馬影展】泥河 Muddy River (1981)

究竟是戰爭可怕?還是在戰後貧困中活下去比較令人畏懼?
「也許那些在戰場上光榮戰死的人是比較幸運的。」爸爸如此說。

導演小栗康平以一種嫻熟內斂的手法,拍出了日本戰後十年的關西地區的人們,如何在過往戰爭帶來的陰影下生活。

不得已的再婚、討生活的艱辛、社會階層的差距、生存、友情、小小的快樂...,我們置身於生命這條滾滾泥河,於其中載浮載沉,各種悲歡離合交雜出一股再也無法形容的顏色,就像信雄與爸爸最後的無聲的對視一樣,無奈與滄桑不須言說,人在片刻苦澀之中便成長了。我很喜歡變著魔術的敦厚爸爸,雖然日子很難熬想到前妻也有愧對的心情,但總是像一個中流砥柱一樣撐起一個家。船屋的小孩拿火燒螃蟹當娛樂的一段也讓我印象深刻,被迫提早在成人世界裡討生活的孩子,在世俗眼光無禮地對待之下,心,是不是也漸漸麻木了?而他將來又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呢?

不知為何,《泥河》讓我想起了動畫《紅豬》中非常魔幻的一段,各國的戰機載著戰亡的士兵緩緩向著光亮升空的一幕,戰爭侵略的本質也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民族意識型態的對立,但是在戰火下人民的痛楚,卻是一個大時代跨文化的共同印記,是一個沒有選擇餘地的、集體人類的共業。(《泥河》曾獲得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
金馬影展今年在看了十片後終於熱鬧的結束了,拖了好久的心得也終於一篇篇完成。覺得今年很幸運,都看到很好看的片子,但可能因為質感密度過高導致於我異常的疲累XD。硬要選一下「還好有看到的前三名」的話,我想應該是:《密陽》、《萬花嬉春》和《浴室春情》吧,至於理由完全是個人喜好。結束了舟車勞頓的日子,現在要回頭對付滿山滿谷的DVD啦。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Weekly Cinema】2011.12.04-12.10

啊!最近真是到了極限,可能老天爺聽到我的吶喊,所以賜給我三部我喜歡的好片吧~
《夜釣 Night Fishing》(2011)★★★★

其實會看日韓大牌檔都是為了朴贊郁啦,因為很欣賞他的敘事風格和影像美學(原罪犯、蝙蝠),所以看到這次有放映他與胞弟朴贊旭獲得今年柏林影展最佳短片金熊獎的短片《夜釣》,就很想一探究竟。沒想到這是要購買套票才能看的特映場,電影公司用這招實在夠賤阿!

這部電影最大的噱頭,就是這是第一部全片以I-Phone拍攝而成的電影,網路上有許多幕後花絮可以看拍片過程,不過除了攝影機本身是I-Phone外,其他的收音、演員排場等等...都還是電影規格。劇本很有意思,一個男人跑去夜釣,釣了一個謎樣的女子,原本看起來像是古代民間故事的劇情(釣到鯉魚精之類的),卻在女人發出了男人女兒的聲音後反轉了起來。夜半垂釣的人們,究竟期待釣到什麼?是人釣魚?還是魚釣人呢?

朴贊郁的劇本功力還是很棒,把一個民間傳統乩童、靈媒的故事用相反的觀點、相反的角度、相反的敘事描述,呈現一種不落俗套的風味我滿喜歡的。另外從事當代錄像藝術的朴贊旭應該在視覺美感上提供了不少點子。

《晚秋 Late Autumn》(2011)★★★★

光看晚秋的劇情和劇照,說實在這不是我會有興趣的電影,還好最後破除了這些成見,結果超乎預期的喜歡。一個因為要參加母親喪禮而獲得一日外出機會的服刑女子,在這一天之中意外遇見了一個牛郎,兩個在西雅圖的異鄉人,撫慰了彼此的缺憾,儘管這只是兩人命運中短暫交會的一日。這個很特別的故事,其實是來自於一個曾多次改編的韓國老電影,由湯唯和當紅炸子雞玄彬詮釋,我原本並沒有太期待兩人的化學效應,沒想到看下來其實還挺有火花的。

全片都是在西雅圖拍攝,很美!隨著牛郎「一日扮遊」的情節,把西雅圖多雨多霧的氣候、知名的景點、街頭風光都攝入其中,其實頗有一種「西雅圖我愛你」的味道。因為角色的國籍不同,導演也順勢在片中大玩「語言」的遊戲。像是大部分人都很喜歡廢棄遊樂園那場戲,兩個人隔著玻璃幫一對男女配音,配的究竟是信口胡謅的老派愛情故事?還是彼此對過往愛情的體悟與未來愛情的期待?(全片一段很美的魔幻劇情也是發生在遊樂園,導演用湯唯幻想的雙人舞,來傳達兩人沒時間好好發展的戀愛過程,我也很愛)

另外女主角向男主角告解入獄的原因,這一段她是用中文說的,但男主角卻憑著女方說話的口氣與表情,在每一段的結尾用他剛學會的中文「好」「壞」做評,除了有盡在不言中的默契(好事評好、壞事評壞),當壞事被評為「好」時,似乎也撫平了那股憤怒,厄運不再是厄運。

語言梗的最高潮在喪禮餐會的「叉子戲」發揮的淋漓盡致。男主角與女主角的舊情人一言不和大打出手,情急之下男主角宣稱打人是因為「對方用了我的叉子沒有道歉」,女主角轉向情人興師問罪「這又不是你的叉子,你為什麼要用?」「一般人就算不知情,也會懂得禮節吧?」「重點是,這叉子又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是他的!」「你是不是欠我們一個道歉?」湯唯在這場戲裡大爆炸,把自己喻為那把叉子,在愛情的過程中被爭奪又被拋棄甚至失手殺人入獄的心情,詮釋的很有壓抑過頭後的爆發力。

可能我比較悲觀,最後的開放式結局的安排,我認為片名《晚秋》就是一個哀傷的暗示...深秋之後,就是漫長寒冷的冬(不然這片應該叫《晚冬》會讓人覺得比較有希望),最後來一張2人幫VOGUE拍的宣傳照。

《阿娜答有點BLUE ツレがうつになりまして》(2011)★★★★

「憂鬱症就像是心靈的感冒一樣,誰都有可能發生的。」
「希望未來的我們,可以笑著看待這場宇宙來的感冒。」

改編自日本女漫畫家細川貂貂的自身經歷作品,實在讓我喜歡到不行。可能因為當代人都過的挺憂鬱的關係,卻對憂鬱症有太多的偏見或刻版印象。我原以為這片會像《幸福的彼端》那樣的鬱悶飄忽的氛圍,沒想到卻完全不同,反而真實感人許多(兩片比起來我比較愛《ツレ》)。

因為不了解,所以害怕。這部片把憂鬱症患者前中後其不同的病症都表現出來,有些地方甚至是用很搞笑的方式詮釋,多少也削弱了大眾對憂鬱症的心理陰影,我們隨著ツレ一起經歷了憂鬱症的種種關卡,到最後真的有千辛萬苦終於撥雲見日的感動,「就算還是陰天,也比黑夜明亮許多」,這句OS實在說的太療癒了!宮崎葵和堺雅人繼篤姬後二度飾演夫妻,對手戲都非常自然動人,寵物大蜥蜴我也很喜歡。

「絕對不要努力,覺得難過的話就不要做這件事,不要急、不要勉強自己。」這句話是女主角在陪伴了老公努力了一段時間後的體悟,不但運用在自己的人生道路身上,同時也送給了一個剛離婚的友人。人總是要在生病了,才開始思考人心是怎麼一回事,這句話真是打到我心坎裡了,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心感冒阿。

細川貂貂的漫畫非常可愛,也有出台版,可惜我不太喜歡台版的封面...希望出版社可以趁機改版一下...像日本一樣用黃色的不是很好嘛!!圖大大的不好嘛!!幹嘛自己亂做封面阿~

Thursday, December 01, 2011

【2011 金馬影展】密陽 Secret Sunshine (2007)

在陽光普照的地方,
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看見全部的東西不放過一絲黑暗?

會想看密陽,其實不是因為導演很有名也不是這部片也拿下大獎的緣故,而是之前看了今年拿下坎城金棕櫚大獎的《永生樹 The Tree of Life (2011)》後有很多說不上的感覺...,看到許多網友推薦《密陽》,然後彷彿某種感應一樣,今年金馬影展竟然有李滄東導演的特集。

人在逆境中放棄信仰是電影中很普遍的主題,因為「神」沒有阻止悲劇發生,通常,如果劇情朝向負面的情況發展,主角大概就會成為反社會的瘋子或殺人魔之類的;而大部分的正向劇情又會導向一切的事件都有其發生的意義,主角最終靠著自己力量站起來重拾人生真諦...之類的。《密陽》並沒有脫離上述的範疇發展出多麼奇詭的故事,卻在兩個對立的命運結局中刻劃出最真實複雜的人生困境。


「祢怎麼可以在我還沒有走出傷痛前,就先寬恕了他的罪?」

單親媽媽申愛決定在新環境裡重新開始人生,沒想到雪上加霜遭遇了小孩被撕票的悲劇,已經形同行屍走肉的她,決定投入一開始不願意接觸的宗教慰藉。在教堂中,所有悲憤痛苦的情緒都得到釋放,神父的手輕輕放在申愛的頭上,即仿佛被上帝撫慰了一般平靜了下來。伴隨著宗教,申愛的生活漸漸重新回到軌道,但是她知道,最困難的心魔是原諒。

她決定去獄中告訴兇手「我原諒你」。然而探監時才發現,兇手早已不是想像中畏畏縮縮、充滿罪惡感頹喪的模樣,而是意外地容光煥發,兇手表示在獄中信仰了宗教、得到了救贖,他告訴申愛,上帝已經赦免了他的罪讓他獲得了新生。這番告白讓申愛的世界重新毀滅,「我是多麼艱辛想要走出傷痛,他卻輕易的獲得重生?」於是她開始挑戰信仰的底線...。


「這一切都是我的選擇還是神的旨意?」

電影裡的佈道者不斷說到,生命裡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就連你現在看到的那道陽光也是。單親媽媽選擇帶著小孩回到亡夫的故鄉定居、選擇信仰重新站起來、選擇不原諒、選擇質疑與褻瀆宗教、選擇想要活下去...,最後選擇自己剪去頭髮,這究竟是我們的意志?還是又一次上帝的旨意?女主角墜入黑暗那一段是整部戲第二次翻轉的高潮,讓我想到了《陌路˙天堂》裡那個靠著他人的悲憤力量才活的下去的小女孩,原本以為你(祢)是站在我這邊的,沒想到被留在黑暗中的,只有我一個而已。

全度妍的演技精湛到我瞠目結舌,不僅外放的部份表現得很好,那些細微的轉折:力圖振作卻掩蓋不住的疲憊脆弱、質疑信仰時的挑釁姿態,去探監後整個人乾涸的面無表情、去找金先生示愛瀕臨精神喪失的邊緣...,都是極致演技的展現,散發出來的一切能量都很驚人,拿下坎城影后真的是名副其實。

我尤其喜歡她有一段在外面很樂觀、回到家一個人默默吃著飯、不知不覺間眼淚就無法控制的流下來、然後她一邊念著禱文的樣子,非常的無聲卻很動人。另外她勾搭藥房老闆對天喃喃自語著「祢有在看嗎」那段,導演刻意用了很長一段鏡頭讓她的臉在螢幕上是上下顛倒的,散發出一種入魔的面貌也很讓人不寒而慄。

《密陽》這部電影讓我最感動的一點是,導演將情緒轉變的起承轉合處理得既強烈又細膩之餘,還賦予了「宗教信仰」一個很巧妙的功能。一開始先給它一個不受歡迎的樣貌(藥房老闆娘說:像你這樣不幸的人就應加入團體,讓觀眾先入為主的產生排斥)、再讓它發揮正向功能(全度妍從在教堂哭到掏心掏肺到漸重拾生活中的平靜快樂)、獄中會面後的崩潰(不參與教會、自我封閉)、再讓宗教信仰成為女主角質疑挑戰的對象(勾引教友、偷東西、破壞集會、自殘),最終在把這個部份完全地抽離,回到一個人,與她選擇的人生道路之上。

這就是一個關於生命與絕境的故事,就算把宗教的原素拿掉依然是一部很值得看的佳作,「密陽就是一個跟別的地方一樣的地方,沒甚麼特別的。」導演李滄東透過電影頭尾重複了兩次這段對話,淡淡帶出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沒有甚麼特別,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歷經的。


「上帝,那時祢在哪裡?」

回到今年坎城的話題之作《永生樹》。我實在沒辦法睜眼說瞎話說我沒睡著...在長達半小時的宇宙生命的起源部分讓我昏迷了(但我有看到恐龍)...,不過劇情的部分倒是都看得很認真。

我很喜歡運鏡與美術,尤其那些從腳部的跳動、灑水器的節奏拍攝的畫面、俯瞰、天際與水流(有網友說導演用這樣的方式去呈現了上帝的視點,我們走過的路就是上帝存在的證明,我覺得形容的很棒),大廣角、絕美的柔和色調(整片都是在清晨或黃昏時拍攝的,因為導演Terrence Malick覺得這是一天之中最美的兩個時刻),都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永生樹》的劇情本身是很淡的,但是卻很幽微,男主角在失去弟弟之後,重新回溯了童年愉快與不愉快的記憶、溫暖與陰影、慈母與嚴父、對菁英典範的嚮往、對體制的反抗、發現父親形象的不完美、被迫搬家、然後走入更深的迷惘...。整部片像是抽像畫一般,將上帝、信仰、父親、愛、家庭等抽象的原素揉合在一起,充滿了隱喻,充滿了困惑。有趣的是,這部片的 Ending跟《陌路˙天堂》有著同樣飄渺的氣氛。


有機會會想挑戰一下Terrence Malick的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這部跳脫舊有框架又十足導演本色的戰爭片。

或許是我太悲觀,但某部份的我,很喜歡這類探討當人處在絕望逆境、或是信仰被摧毀的痛苦中,該如何抉擇與自處的電影。因為我認為人生就是被一連串(帶有悲劇色彩)的事件牽引著,快樂的事件、幸福的感受通常不會帶給我們價值觀上的遽變與衝擊,然而,我們不可能一輩子禱告「希望這些事永遠不要發生在我們身上」。

李滄東導演在電影講堂裡所說的很好:「電影裡即使有快樂結局,也不代表人生就會有快樂結局。如果我們在人生當中想要獲得快樂結局的話,這就是電影的功用,它讓人能夠有感觸,能夠試圖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許我追求的不是快樂的結局,也許那是一個比快樂還要複雜的東西,但如果藉由這些電影可以一點點匯聚那些無法言說的感受或力量,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