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7, 2012

【2012 金馬奇幻】花神咖啡館 Café de flore (2011)

「對她來說,最困難的,是要接受一個愛了二十年的人,並不是她的靈魂伴侶。」

曾以《愛瘋狂》探討同志間父子議題一鳴驚人的法國導演尚馬克瓦利,這次金馬奇幻影展打出的扛鼎作《花神咖啡館》依舊讓人驚艷,有著法國人一貫對愛情相當獨到的觀點卻又那麼真誠,大量討論了愛情裡最讓人感到罪惡感的部分:移情別戀,到底是不是一種錯誤?

光是海報設計就很有意思,兩個故事主線各有一款海報,同樣都是擁抱的姿態,但細看卻能發現都多了擁抱的手,像是暗示了劇情:兩條命運線將緊緊的牽引與羈絆著。


兩個看似發生在不同時空的平行故事,一邊是同樣熱愛音樂的青梅竹馬走入婚姻後卻面臨了低潮、一邊是獨自撫養唐氏症寶寶的單親媽媽,導演將兩邊巧妙的連結與對應,彷彿命運中某種不可抗拒的召喚一樣。

我很喜歡Johnny Depp女友Vanessa Paradis我真是沒禮貌阿,她演的那麼棒我還是叫她強哥的女友,囧〉那一線的故事。當開頭加拿大DJ在開頭前往熙來攘往的機場時,我注意到前景人物有一群唐式症朋友經過,原本以為那是一個尋常隨機的鏡頭,沒想到Vanessa Paradis的故事就是一個單親媽媽與她的唐氏症孩子的故事,是電影裡很少見的題材,對我來說是個驚喜,而Vanessa Paradis也將這個堅強卻沒有辦法接受孩子終將長大的年輕媽媽的喜悅與失落痛苦掌握的很細膩, 與唐氏症小演員間的互動非常真誠且觸動人心。

而DJ那一線的吸睛焦點,我整個放在飾演DJ青少年時期的演員Émile Vallée身上啦,其實我覺得他跟年長的DJ長的不是很像,但不管啦,完全就是個黑髮小帥哥阿。

音樂非常棒,搖滾原素向來是導演尚馬克瓦利非常擅長的,《花神咖啡館》裡大量迷人的迷幻搖滾,在搭上優異的跨時空交錯剪輯,把電影整體氣氛烘托地扣人心弦,我很喜歡DJ前妻幾幕噩夢和夢遊的場景,只見無聲的吶喊加上光影閃逝,張力十足非常攝人。

「別擔心,我跟你爸爸是天作之合,我們不會分開的。」

整部電影給人一種情感纖細豐沛的感受,無論是深沉的情緒或是輕盈的幽默感都掌握得很好。我必須承認我沒有很喜歡「前世今生」為主題的電影,撇除靈媒的部分,我會把這兩線當作一種單純的對照,都是在討論愛情最殘酷的轉移和失落。我特別喜歡導演描寫DJ因酗酒問題參加治療協會結果認識外遇對象的安排,「這麼說來,是我太太讓我們兩個認識的」。而離婚多年後,DJ的前妻一直在痛苦的噩夢中掙扎,直到她遇到了那個外遇的對象,直視她,卻發現她純淨美麗,「也許她才是你真正的 Soulmate,你們的痛苦是因為我的執著。」影片最後DJ前妻澈悟,大器地參加兩人婚禮,有一種海闊天空的心痛。〈男主角是人生的勝利組這點實在太令人不爽了!〉

電影中不斷回顧青少年時期的兩人是多麼相愛,婚後是多麼的幸福,然而,有一天,真愛降臨,你能否接受你不是他的命中注定呢?兩段感情關係的前半段都像是一種餵養,我們覺得這樣的陪伴理應是一生一世,我們有一種毫不遲疑的命定。但也許愛情中最困難的考驗,不是學習如何掏心掏肺地付出,而是把對方的幸福視為自己的幸福

Tuesday, April 24, 2012

【2012 城市遊牧影展】光之子:尚米榭‧巴斯奇亞 Jean-Michel Basquiat (2010)

「他是我唯一真正忌妒的人。對這個世界而言,他太纖細了。」
─瑪丹娜


大家記得安迪沃荷、記得Keith Haring,卻不記得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70-80年代的美國,每個導演、作家、畫家、詩人、演員、歌手、藝術家、舞蹈家都紛紛湧進紐約,每個人都希望乘著普普藝術的浪潮,成為下一個青年次文化的領航者。


巴斯奇亞也是這樣,出身中產階級家境富裕的他,16歲時決定離開出生的布魯克林區到曼哈頓,「當他想離開的時候他就離開了」,從街頭塗鴉創造出「SAMO」這個分身,開始了不可思議的藝術創作生涯。

我很喜歡他的塗鴉,跟大部分以圖像為表現的塗鴉很不一樣,一般塗鴉就算是文字也會裝飾的很圖像,但巴斯奇亞的塗鴉就是單純的文字,像是用打字機打在城市的每一面牆、每一個角落一樣,嘲諷的、詩意的、挑釁的、敘述性的,有時甚至是一道選擇題,「任何玩塗鴉的人一定渴望成名,塗鴉這個行為本身就像是在說,嘿!我掌握了這個空間。」也許從在街頭噴漆的那一刻開始,巴斯奇亞的野心與渴望就此展現。


從街頭嶄露頭角後,在1979年巴斯奇亞宣告「SAMO is dead」,開始轉向大量地進行平面藝術創作,畫面流暢寫意、結合文字與具像/抽象圖案、近乎直覺式的色彩運用非常引人,另外彷彿兒童畫作才有的原始驅動力,和若有似無的混亂、重疊、詩意的城市意象,融合成非常獨特討喜的特色。巴斯奇亞喜歡威廉布洛斯、咆哮爵士樂,作品裡也可見直覺式書寫的趣味,整體很有垮世代的風味。


巴斯奇亞大概在21、22歲的年紀就成為underground藝術圈的佼佼者,他不喜歡當時博物館圈抽象藝術的菁英隔閡感,希望自己以街頭藝術為源頭的創作,有一天可以像安迪沃荷那樣跨入精緻藝術的領域。但是他被拒絕了,MOMA、惠特尼美術館均認為他不夠格在那展出。

在社會文化的互動上,他被白人媒體有意無意地稱為猿始人或是黑色畢卡索,紀錄片裡我們可以不可置信地看著記者在訪談現場脫口而出「猿」始人三字,主流媒體關注他的黑人身份更甚他的作品,但諷刺的是,巴斯奇亞的創作無關非洲,他是個道地的紐約之子。在那個年代,他突如其來地太成功也太搶眼,世界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一個黑人藝術明星。



沒有人教導他該如何應付媒體與毒辣的藝評、也沒人教他怎麼當個藝術巨星或怎麼理財,名聲與金錢伴隨著猜忌與利用,最終都只能用海洛英來撫平。我想到某本小說裡寫著:「才華不是天賜的禮物,而是有期限的租借。」巴斯奇亞依賴毒品提升專注力與創造性,很快地,他的才華被沒收了。

在創作生涯的後期,巴斯奇亞走進安迪沃荷的晚年生活,從1980年起兩人展開一系列的聯名創作,但市場上惡評如潮,對兩人都是殘酷的打擊〈安迪沃荷一輩子不知道玩殘了多少人...〉,安迪沃荷在1987年去世,巴斯奇亞也在1988年離世。那一年他還不滿28歲。



From SAMO to SAMO,巴斯奇亞最後幾年都在毒癮、孤獨與尋求認同中掙扎,晚期的個展讓許多人感到訝異與一種不祥的徵兆,因為他才20幾歲,作品卻已經呈現出一個藝術家走到創作晚期的末期風格,這張《Riding with Death》畫面簡約、失意、充滿死亡的意象,完全失去他過往偏愛的文字符號,純然的圖像,有一種鬆散又駭人的氛圍,像是藝術家對命運的自我預言。


可能在藝術史的討論上,巴斯奇亞就只是一個當大家提到普普藝術發展時,會附帶在安迪沃荷名下的一個小註釋。但看完整部紀錄片,我覺得巴斯奇亞不是一顆載浮載沉、忽明忽滅的小星星,他是一道劃破黑夜的彗星,照亮藝術圈一切的華麗與破敗,用一種既誠實又虛幻的方式。

Tuesday, April 17, 2012

【電影】愛情電影的二三事

二月份可能是情人節的關係,電影台簡直就是情人節特輯不間斷,導致我一連看了好多類型電影,不同年齡、不同時空背景、懷抱不同對愛的期待。電影小筆記拖拖拖的下場就是,不要說白色情人節,連4/14情人去死節都過了阿!決定趁著春天最後的餘韻,趕快在盛夏前整理整理XD。(也許能做為七夕片單的參考?)


《真愛零距離 Going the Distance》(2010)★★★
儘管有一些「遠距離交往」的點滿能讓我會心一笑,但這些小火花也就僅限於淡淡一笑而已。劇情沒有甚麼特別的高潮起伏,一切都是類型電影的結構和節奏,男主角討喜有餘,演技細膩度不足,常常讓我不是很入戲,女主角茱兒芭莉摩在這片裡變好瘦,我個人比較喜歡她K歌情人裡的樣子,但她在電影裡穿的衣服都好好看!這是一部適合正處於遠距離狀態的年輕情侶,結論一句就是我年紀大了。


《 藥店牛仔追陽光的少年 Drugstore Cowboy 》(1989)★★★★
看完這部片的第一個年頭,是我有點懷念早期的葛斯范桑,這部片讓我想到《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那種味道,青春就是一場未知的賭局。Matt Dillon年輕時帥翻,簡直就像James Dean,他所飾演的男主角Bob從藥頭到戒毒的過程轉換對我來說有點快,但我很喜歡他在勒戒所說的一番話:
「沒有人可以勸毒蟲戒毒的,
你可以年復一年的勸他們,
但早晚他們又會開始沉迷某些東西,
也許不是藥物,也許是酒、是汽油、是膠水...,
或是腦袋上的一槍。

但我們總是要做些甚麼,
來紓解日常生活上...例如,綁鞋帶的壓力。」

我一直不懂中文片名「陽光少年」是甚麼鬼意思〈到底哪理陽光了〉,無論如何,這是一部獻給無可救藥青春的浪漫之作。


《情遇巴塞隆納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2008)★★★★☆
《紐約遇到愛 Whatever Works》(2010)★★★★
每一部電影都像是一趟帶有異國風情的旅程、都有漂亮的金髮妞、都有那些關於愛情的譏誚對話和叨叨絮絮的哲理高談,這些都是Woody Allen最愛的原素,更甚於此,男主角通常也是他本人的化身。如果說為什麼我喜歡《情遇巴塞隆納》比起《紐約遇到愛》多一點,我只能很膚淺的說因為我喜歡《巴塞隆納》的三位主角啦,這三人間讓人霧裡看花的情愛關係,說明了愛情裡追求的就是玩美的平衡。我覺得這是一個關於熱情的故事,找件事去實踐你的熱情吧,無論是一個人或一件事都好。

而在《紐約》一片裡, Woody Allen更像是把他本人直接端到螢幕前,海報上Larry David大大佔滿了整個版面,簡直就像是要削弱所有的視覺吸引力一樣,老頭子和金髮傻妞的戀愛故事?在觀眾懷疑這會不會是導演的春夢時,Woody在開場告訴我們:「這不是一部自我感覺良好的電影,要自我感覺良好不如去做腳底按摩。」Larry David的角色極端刻薄的有趣,我懷疑TBBT裡的Shelton老了就會變這樣。


月滿軒尼詩 Crossing Hennessy》(2010)★★★☆
張學友和湯唯都演著與跟他們本身性格似乎有那麼一點相似的角色,特別是張學友,演一個被照顧好好導致於相當懶散無賴的善良傢伙真是入木三分,當他講「吃飽飯了又睏,又可以瞇一會囉~」或是「小事聽話,大事才能不聽話嘛」的時候,我真想踢他屁股阿。《月滿軒尼詩》拍出了一個不太一樣的香港模樣,帶著少見的優閒和可愛氛圍,特別是那個有印度服務員神出鬼沒的茶餐廳,我還滿喜歡的。

但是我想抗議的一點是,現在小說越作越厚了,要在第67.4頁就猜到犯人實在有點難度阿。常常自艾自憐生活圈狹小的宅男宅女,看了這部不知道會不會比較不排斥相親呢?



《戀人絮語 Lover's Discourse》(2011)★★★★
每一場戀愛都是即興表演,只會發生一次。

四段互相重疊與牽扯的愛情故事,用幾種差異很大的表達形式詮釋了愛情的樣子,單戀、暗戀、苦戀、迷戀。

謝安琪與彭于晏的假人模型完美詮釋了只存在於幻想中的迷戀百態,永遠不要為了少女單方面的失戀感到憂心,她馬上就會展開另一場愛戀的。彭于晏的假人比他本人還有戲,疑似霹靂布袋戲的橋段真的是一絕,看來片酬要付給假人一半呀。范曉萱那段讓我有點訝異,雖然還是有青澀感但不生硬,我還滿喜歡她在裡面的樣子,這兩個苦主組成的有點黑色的小偵探戲碼也很有意思。

戀愛沒有大道理,只有小故事。」是《戀人絮語》的slogan,每個沉迷在自己小故事中的人,或許都覺得能說出一番愛情的大道理也不一定。監製彭浩翔表示,他覺得這部片是在提醒大家,在愛情關係中,不要去改變對方,所有的不快樂都是試圖去改變對方而來。或許就像結局一樣,合則聚,不合則散。


《型男飛行日誌 Up in The Air》(2010)★★★★★
大愛片。劇本寫的棒極了。從Juno到Up in The Air,Jason Reitman已經可以列入我必看的導演LIST了。

「他們付了多少錢,讓你放棄當初的夢想?而你要等到賺了多少錢,才會停下來?」

一個專門處裡資遣這個最難纏問題的人際高手,在工作上他洞察最細微的人性完美處理每一件CASE,私底下的他卻拒絕所有情感的包袱,包括人際與空間,因此他享受居無定所的飛行、滿口生存哲學、深諳自己是菁英有品味、直到他遇到另一個高手他才知道自己長久以來不是在追求孤獨,而是承受不起傷害。Anna Kendrick演的真的很棒是個厲害的新秀,我很期待。


《失戀排行榜 High Fidelity》(2000)★★★★☆
以前看是為了約翰庫薩克的憤世嫉俗而笑,10年過去了再度回味,我還是覺得戲裡的他是個活該被所有排行榜上的女人甩掉的混蛋,但我依然為他的憤世嫉俗深深著迷著。

每個人在愛情裡都有混帳或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一面,但我們一定會遇到可以接納這一切的人嗎?以這部無論小說、影像還是音樂都妙不可言的愛情電影做結尾原因無他,「我到底是因為鬱卒才聽流行音樂〈pop music〉?還是因為聽了流行音樂才覺得鬱卒?」愛情就是那麼莫名奇妙的東西。

【錦老師工作坊VOL.2】小小的,但很愉悅

有些東西不用大,小小的就很溫暖。雖然裝不了太多東西,但跟小小的花和小小的妳是那麼地匹配。窗檯小小的,仙人掌小小的,麻雀小小的,金線蓮小小的,想把自己不斷的縮小跟大家呆在一起,但為什麼,我變得渺小卻覺得很安心呢?

雖然小小的,但這個世界裡什麼都有,喜歡的一樣也不缺。開心小小的,那我想悲傷也會相對變得小小的吧。

Thursday, April 12, 2012

【murmur】本日收穫之8


《本日收穫》

一個新的私密小空間
想法會形成語言、語言會形成行動的真實體悟
對他人要更敦厚、對自己要更犀利的處事態度
----
Brecht Evens的小房間整整齊齊,令人心情愉悅。無論是實體還是虛擬的空間,好像都應該來改變一下,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腦中的想法要在實體空間才得以延續,而我真實的心情要在虛擬空間才得以暢快存活。


Wednesday, April 11, 2012

2012/04/06 AMeiZing世界巡迴演唱會@台北小巨蛋

有一個人看完之後說他願意再多付2000給阿妹,就知道有多值回票價!這次阿妹演唱會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台灣演唱會的視聽配備真肯花錢、用心做,也是可以有嚇死人的優秀品質。〈可以跟我一直很愛拿來說嘴的MA演唱會媲美了,真的!〉

阿妹這場《AMeiZing世界巡迴演唱會》首開先例連唱八場,票價平民,一開賣就陷入秒殺,她上電視宣傳時票其實都搶得差不多了。我沒有特別瘋狂熱衷阿妹,但我很喜歡她的一些作品,特別是近年阿密特的搖滾曲風很對我的味,沒參與過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國民歌后的售票演唱會還像話嗎!!〈敲碗!〉更何況,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誰沒聽過阿妹的歌呢?誰都可以隨便哼個幾首吧,如果我連認歌有點辛苦的朝聖型演唱會都去了,那不用特別練歌就可以享受萬人卡拉OK的共鳴更不能放過阿。

圖片引用至此
視聽享受無話可說,真的是完全好到破表,我特別喜歡展開狀的階梯式螢幕,製造了很豐富的視覺性、投影效果也是相當清晰細緻,配合每段主題都有特別動畫,我很喜歡Opening帶著前衛電波感的原住民圖騰的視覺效果,高反差的兩個原素結合的相當炫目,開場曲《日出》也是改編成電子風味,再搭配上雷射光波整體營造出相當奇特的科幻世代X原始部落公主FEEL

這次的舞者我也很喜歡,特別是找來了外國男舞者,時而打扮成原住民、時而像瘋狂的Drag Queen,這幾年的外國天后也很時興找男舞者忽男忽女的反串 〈Christina Aguilera的男舞者可以前面演水手、下一首踩高跟鞋跳Lady Marmalade〉,最後一段電子大放送女舞者們全部戴螢光粉紅妹妹頭、比基尼小熱褲的造型與特殊的打光投影表演,有一點法國瘋馬秀的味道很酷。這場的特別來賓是小豬,他就是個個性很詼諧的藝人,除了熱舞也盡責地把現場炒得很HIGH。

出道15年歷經高低潮,阿妹這次的演唱會完全就是以滿足歌迷為目的〈有一種感恩回饋的感覺XD〉,各種你想要從她身上得到的情緒都可以一次滿足開場的部落公主雞皮疙瘩震撼、與歌迷的趣味互動、阿密特血色搖滾、40分鐘不間斷眼淚情歌大放送+萬人卡拉OK,最後再來個電音狂歡跳到腳斷。當然選歌再全面,還是有我個人排行榜的遺珠,沒有聽到《也許明天》的大開大闔氣勢、《我無所謂》跟《哭不出來》的早期經典,但整體來說也是心滿意足了。

聽到《掉了》的時候,突然瞬間陷入高中狂亂青春時期的記憶中,回憶果然是最可怕的敵人。沒想到阿妹就這樣陪了我們15年,這是一種需要時間歲月與各種情緒累積折磨才能海闊天空的完美,不只是一個短暫的爆炸驚嘆號,聽到最後,陪著我們的是一種成熟美好的完整心情。希望未來阿妹保持健康,還能再許我們一個八天八夜、十天十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