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8, 2008

【歸納】一定會看完的片

最近我終於整理出了我看片子的口味了。說真的我很庸俗,像斷背山、不願面對的真相、幕尼黑等好片,我雖然會認真看完,也真心的覺得很棒、收穫良多,可是如果再讓我轉到我就會默默的轉掉XD,電影類型那麼多,電影台的片單24小時跑,我終於發現有一些類型的片子不管我看過幾次、不管何時又轉到,我一定會把它看完,我真的很愛這類型的電影!首先,就是殭屍類的,像活人生吃,(不是搞笑的那片),每一次轉到都會看完,特別想看人變成殭屍的片段。基本上我覺得這片的美術真是太強了,活死人真的很有我理想中的殭屍感,我仔細觀察良久,發現了幾個重點:一是姿勢,一定要一種直挺挺的僵硬感,再來最重要的是眼框,一定要黑到發綠,然後最最最重要的是牙齒,一定要發黑兼噴血才行,我真的覺得這些臨演很棒。依此可以類推至怪物片,可是我不喜歡恐龍之類的,像駭人怪物那種因科技污染下產生的龐然巨獸就100%完美~(我也不喜歡一直流口水的異形)

再來則是科技片,像A.I.、接觸未來跟攻殼機動隊,只要是探討到科技與人類道德、宗教、社會價值觀的我都很愛!一定要看完,依此類推到一些不思議、鬼怪、奇幻感強烈的影片,如X檔案、陰森林、驅磨神探等。

再來則是類似背後存在著long story的完美犯罪的影片,像失控的陪審團、臥底、原罪犯之類的,我喜歡主角那種為了復仇不擇手段的聰明感,腎上腺素阿阿阿阿。

最後就是視覺風格片,像東尼+雷利史考特兄弟檔那種高反差的畫面色調,不管看幾次都很有味道,雖然有很多人說亞歷山大帝跟女模煞爛透了,可是我很愛看耶,我還認真想過要不要收亞歷山大地的DVD勒。還有像明明、夜宴、入侵腦細胞這類視覺風格型的片子,每一次轉到都還是會看完!

雖然我很俗氣,但比起我爸最愛的B級片三寶:尚可勞范達美、史蒂芬席格、衛斯里史耐普,我品味應該已經算不錯了吧,囧。

Friday, April 25, 2008

【喜歡】吳晟─甜蜜的負荷


929的志寧是台灣詩人吳晟的小兒子,而志寧就是那篇我們從小就讀過的「甜蜜的負荷」中的那個負荷。記得之前看到不知名網友的blog,929在女巫店的演出,吳晟把拔也有去捧場唷,欣喜知情溢於言表,生了個才華洋溢的兒子,想必一定很欣慰。

文建會台灣文學館這次將吳晟的作品製作成有聲書,廣邀知名音樂人如胡德夫、林生祥、929志寧、黃小禎、羅大佑、陳珊妮、張懸...等,共同創作,將充滿愛鄉情懷的詩詞音樂化,官網「甜蜜的負荷」做的非常質樸有感覺,是我喜歡的那種!上面已經可以試聽了,請大家多多支持本土好文學、好音樂。

Saturday, April 12, 2008

【電影】「明明」是個被視覺眷養的動物


我還是喜歡形式大於內容的東西,雖然區雪兒的明明很明顯的是一個MV導演自己拍爽的實驗性作品,劇情真是胡亂一通XD,可是我就喜歡這種豐沛的視覺影像,加上武俠式的逃亡浪漫,真是浪漫過頭了我~(有人用時尚武俠來形容,我只能說真是太死相了,我不喜歡時尚這2個字!這種事情不用點破好嗎)

還有還有,很喜歡周迅,從太平公主、蘇州河、小裁縫到如果愛,一直都很喜歡。小小一個,在每一個畫面中卻永遠也不會被吞沒,永遠像黑夜中的小星星一樣閃亮。

Saturday, April 05, 2008

【音樂】張雨生:卡拉ok˙台北˙我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很常聽張雨生的歌,但不是早期的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之類的,而是在他轉型時期,一張賣的非常慘的全創作專輯「卡拉ok˙台北˙我」。雖然專輯名稱中有卡拉ok的字樣,但不代表這張專輯的曲風巴辣,有些歌曲在現在聽仍是相當新潮,像「我的心在發燙」以彷如身置卡拉ok中歡唱的氛圍,第一次聽到時覺得根本就是k歌之王的前傳!

整張專輯洋溢濃厚的社會關懷人文精神,像「動物的悲歌」、「永公街的街長」等。但最讓人驚喜的,則是豐富的音樂性,當今流行歌曲喜歡使用的真實音效取樣(人聲說話、各種事物音效)在這張1994年發行的專輯裡早已大量運用,並且已經開始嘗試長篇幅的搖滾曲風,融入大量80年代的搖滾元素,如「兄弟阿」一開始是帶有一點鄉村blue的曲風,到中後段帶出很80年代的搖滾風格(很man的那種)實在很對我的胃口,甚至一直到口是心非時期的「玫瑰的名字」、「河」,都是現在樂壇很少見的長篇hard rock。張雨生後期的超高音比年輕時期更加靈活運用,總出現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奧妙處,讓人覺得更有情感(年輕時期的高音也很讓人嘆為觀止,但總給我一種仗肆著青春的感覺),「兄弟阿」的澎湃高音與電吉他混合讓我渾身起雞皮胳撘;「我的心在發燙」中最後與陶子合唱的最後兩句「唱到心碎,唱到、唱到流出眼淚」真的很有聲嘶力竭、至情至性的感動。其他像「我是多麼想」、「後知後覺」、「我期待」都是從他擅長的曲風中去延伸出更成熟的格局。

每當聽到這些好音樂,真的會覺得好可惜好可惜阿,如果他還在世,還會做出什麼樣的好音樂?

Thursday, April 03, 2008

【電影】Munich 慕尼黑




「但我們應該是正義的。那才是美好的,那才是猶太人,那才是我所知道的,那才是我所相信的。現在我已經失去了那個信念,我失去了它。那是我的全部,那是我的靈魂。」玩具商人Robert說。

----
我是一個國家、民族意識很低的人,政治或是意識型態的問題對我來說起不了什麼漣漪,可能是厭倦不斷上演的新聞口水戰又有一點漠不關心吧,我自認為同時身為中國人、台灣人、華人、有1/4日本血統的後現代死小孩,這些都是不衝突的。我不想去劃分那些一個一個的態度或立場,很累人的。

不僅如此,我歷史很爛也沒有什麼國際世界觀,因此我會看完整整快三個小時的幕尼黑真是不可思議阿。其實與其說這是一部「You don't share the world with me, and I won't share the world with you」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歷史糾葛民族意識電影,我認為史導更想探討的應該是人最原始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家」的概念吧。片中男主角與一個巴勒斯坦人討論著:巴勒斯坦人是否真的需要那塊不毛的迦南美地?答案是肯定的:「是的。儘管不完美,但那終究還是一個家。巴勒斯坦人他們所要的只是一個家。猶太人歷經千年苦難終於建起屬於自己的家,巴勒斯坦人總有一天也會得到。」

最後男主角雖然算是成功執行了部分的任務,但是他不願意再回以色列而選擇與妻女留在紐約,因為對他而言有家人的地方才是他的家,暗殺掉巴基斯坦激進組織「黑九月」的7個首腦,並沒有召喚出他本身更深的愛國意識或國家認同,換來的是夜夜只敢睡在衣櫃中的不得安眠,和永無止盡的夢魘與哀傷。莫非每部片的特務都會陷入這種認同的泥沼?(人家只想做個好人...泣)

HBO東剪西剪幾個限制級場景後還有二個半小時,你說這片有多長,看完我只覺得快得氣胸,很悶有千斤重,基本上除非HBO沒啥好看的不然我不會想再看第二次...orz。但不是捧史大導的場,我還是真心認同幕尼黑是一部自省好片,幫助我們擁有太多定見的腦袋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不管我們是否認同身為猶太人的史導他的電影論述都是沒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