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4, 2012

【2012 城市遊牧影展】魚骨傳奇之陽光明媚的每一天

那是一個看起來很現代,但其實甚麼都還是劃分的很清楚的年代。

黑人的社區白人的社區、黑人開的交流道白人開的交流道、黑人的學校白人的學校...,甚至連音樂也是壁壘分明,龐克、搖滾、金屬、放克、節奏藍調、雷鬼...,黑人玩的音樂白人玩的音樂鮮明地彷彿一種身份認同。

然後,總是有那麼一群人願意衝撞疆界,將不可能化為可能。1979年成立、並在90年代的LA大放異彩的魚鼓樂團(fishbone),彷彿是一個美麗的混血異類,儘管白人覺得他們就是黑人、黑人同胞又覺得黑人怎麼會去搞樂團真是不三不四,腹背受敵,但他們似乎生來就是要顛覆傳統的。

「魚骨就是原創。」

一首歌裡就融合一切音樂類型的魚骨,是許多在90年後崛起的LA超級樂團如:嗆辣紅椒、Jane's Addiction、 No Doubt所尊崇不已的偶像。關史蒂芬妮不諱言魚骨的主唱Angelo Moore舞台演出對她的影響,而貝斯手John Norwood Fisher更可以說是Flea的加強版(Flea講到他也是流露出完全性的崇拜)。

我很喜歡這首和紀錄片同名的《Everyday Sunshine》,是整個樂團最初的樣貌,也可以看到每個團員的特色。其他著名單曲各有特色,《Sunless Saturday》是樂團搖滾節奏的展現、《Fight The Youth》的放克風味完全讓人著迷。魚骨樂團現場演唱極具煽動性,絕對是現場比CD好聽的一團,雖然我覺得主唱Angelo Moore真的是個肖ㄟ,一會兒爬上吊燈、一會兒飛衝入人群、還要一邊唱歌一邊吹奏SAX非常忙碌,我想無論誰跟他同團都會折壽10年吧...。
 樂團裡雖然有主唱的角色,但其實表演中每個人都可以唱,樂團成員的角色結構是很有彈性且流動的,此外除了搖滾的基本樂器編制外還加上SAX和小號長號等頗具藍調與爵士風情的元素,當樂手一字排開,光用視覺看就能感受到躁動狂熱。
可能在LA發跡的緣故,魚骨樂團也受到很多好萊屋明星的喜愛,像是Jason Lee、Tim Robbins,甚至連這部紀錄片都請來名字也具有諧趣意義的勞倫斯費許朋Laurence Fishburne做口白。看起來一切是這麼地引人注目,然而他們不是天之驕子,一路走來刻苦異常

除了從80跨到90年代這段時間經歷了LA最動盪的種族黑暗期,幾個團員間的紛爭(比八點檔還離奇的劇情:內鬨、互告、邪教...),也讓這個樂團最後只剩下兩個靈魂人物。現在的魚骨經歷高峰低潮,面對少少的觀眾也很坦然、熱情的場子一樣全力以赴,雖然跟年輕氣盛時是不一樣的天空,但終究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

這次的遊牧影展讓我很滿足,看了也了解了很多現在青年次文化的源頭,身處在這股潮流中的我們,能夠知道一切所來於何、而不是盲目地忙著狂熱讓我感到踏實。我也感謝這些乍看像是彗星稍縱即逝的藝術家,他們與世界摩擦在宇宙間燃燒自己的光芒,留下的不只是一點塵埃,而是給了我們沒有極限的無窮的想像。

1 comment:

ChenJYu said...

話說那天糯米糰有表演RHCP的Under The Bridge和Give It Away耶
有影片有真相: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AID89EP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