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0, 2014

【電影】香港仔 Aberdeen (2014)─彭浩翔的當代生活速寫

「這隻擱淺的鯨魚,就跟上了岸的香港漁民一樣。
上了岸,就死了一半。」


80-90年代人人都說香港是個急功近利的商業社會,挾帶殖民色彩有著銳不可檔的繁華氣勢,我們這一輩的小時後誰沒有哈過一兩個港星?記得我國小畢業時最紅的歌就是張學友的《祝福》。但不知曾幾何時,港星來台發展漸漸沒那麼耀眼,倒是台灣歌手各各攻佔紅館。

最近台港氣氛情勢有了明顯消長,台灣的文青們在沒有大錢快炒的環境裡,依舊走出一條優雅慢活的小清新生活之道,當一本本雜誌、一則則新聞放送著香港人多愛台灣的報導時,我卻在此時喜歡上了老式香港的庶民情調,從前年開始,以一種補課的心情陸續看了《依莎貝拉》《放逐》《C+偵探》《低俗喜劇》《志明與春嬌》...等片,發現自己有種難以言喻的港澳情懷,想從這些香港電影中找尋一種失去的氣味。


香港電影產業自從無法抵抗陸資的挹注,似乎就再也沒有原生品種生存的空間,過往那種生猛爆裂的、前衛的、東西文化碰撞的港片一去不付返,現在能打著「純港片」的旗幟已經成為一種稀有的宣傳亮點。彭浩翔的新作《香港仔》開宗明義告訴你這是香港人的生活故事─那個漸失特色與光芒的不舊不新香港現代生活,海報三個從街坊牌樓挖下來的大字,加上一組三代家庭,究竟想說什麼?

聊聊電影中喜愛的片段。彭浩翔向來喜歡靈異驚悚的元素,甚至連愛情喜劇都不放過,能把《志明與春嬌》拍成非一般愛情故事,功力便知一二。這個特色,我只說喜歡的人很喜歡,不能參透其中奧妙的人就覺得莫名其妙。《香港仔》最特別的一段,是用紙紮人與詭異歪斜的餐桌微靈異場景,呈現楊千樺與去世母親的心結,巧妙用東方文化帶出人心的黑暗面與糾結暗湧的家庭關係。是整部戲中我覺得最有FEEL的一段。


「可怡,你問我生活是為了什麼?生活,
其實沒有要為了什麼,生活沒有目的地。
生活就是:吸氣、憋氣、呼氣──吸氣、憋氣、呼氣...」

雖然這次在媒體評價大放異彩的是梁詠琪,因為她真的有突破過往玉女形象的演出,但我覺得還是覺得楊千樺這個活在過去家庭陰影的角色難度更高阿!

整部片節奏很順,但老實說還是少了當初看《志明與春嬌》的悸動感,我姑且把原因歸咎在收尾。一是我覺得救鯨魚的橋段讓我出戲,電影中已經有一隻搶戲的蜥蜴了,不需要再有一隻鯨魚阿!二是最後幾分鐘皆大歡喜的結尾拍攝手法,乍看很像某種政府機關的美好家庭宣傳廣告 (大家會背光相視而笑的那種),我想彭浩翔的確是想借由電影,傳達一點正向勵志的感受給香港人的,而不只是呈現光怪陸離的眾生百態,只是處理的有點造作,可惜了。《香港仔》要說的話很多,也許每個人都能從這片速寫風景中抓到一些不同的吉光片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