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2, 2007

【電影】盛夏光年(2006)--同志意象的過度消費

搞不清楚這一切的原罪到底是要從斷背山說起、還是更早的藍色大門,盛夏光年當然沒有我這門外漢說的那麼不堪,光看攝影團隊將花蓮美景拍攝地如此情緒高漲滿溢就值回票價了。再加上三個年輕偶像,其實也算的上賞心悅目的小品。

其實我很喜歡劇裡以「恆星-行星-彗星」的概念來說明兩男一女間複雜的情感關係,不過這種東西一直強調...你知道,就會很尷尬,連主角的名字都刻意地取作正行、嘉慧、守恆,未免也強調的太over了一點;另外「人長大,就什麼都變了」是電影的主軸也是重複出現的台詞,看到最後我卻沒有「什麼都變了」的深刻感受XD,921地震的橋斷也不見全民集體記憶與主角情誼間的連結,成為一個莫名的點綴。

青春同志情誼的電影題材這幾年被炒的很熱,盛夏光年從宣傳(以部落格的方式宣傳)、廣告預告在台北影展強力放送、還大手筆請王家衛的御用攝影師夏永康拍攝劇照、請五月天作電影主題曲,都可以看到行銷上的野心,但這份企圖心的背後掩飾了多少創作人的辛酸以及同志意像的廉價炒作,我想只有導演才知道:P,也怪不得許多觀者影評譏看完盛夏光年「剩下」的不多。

by the way,裡面唯一讓我感到入戲的演員就是張睿家,真正有演出心痛、掙扎,感覺不出他之前僅演過兩部偶像劇(還都是小配角),金馬獎最佳新人實至名歸。


2 comments:

ChenJYu said...

這是個有點離題的留言:P 話說我今天上午剛好在圖書館看了安妮普露的"斷背山"原著小說。安妮普露的寫作風格是那種具細靡遺式的,對故事場景、人物背景、動作與對話描述得特別詳細,但鮮少以文字直接敘述主角內心情緒,與我們較為熟悉的通俗小說筆法不太相同。因此剛開始讀的時候會感覺有點硬,有點難入口,不過若能耐心讀下去,反而會被他直接而去情緒化的敘事方式所吸引。

rabbit44 said...

古典小說很多都這樣阿,不說國外的,像紅樓夢、張愛玲的小說都是這樣,細細碎碎的,層次很豐富。斷背山的原著我也有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