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4, 2011

【2011 金馬影展】平凡人物的號角 The Beat Is The Law - Fanfare for the Common People (2011)

在英國,許多樂團都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像是說到Beatles大家會想到Liverpool;說到Oasis會想到曼徹斯特,而這部由Eve Wood執導的紀錄片《平凡人物的號角》則延續了其上部作品《Made in Sheffield》的精神,繼續探究英國雪菲爾這個工業城,在80年代柴契爾執政的礦工罷工風波、社會的動盪蕭條、保守黨與工黨鬥爭的背景下,一群來自Sheffield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年輕樂團,如Chakk、FON Studios...如何在世界樂壇建立起90年代第二波英倫入侵風潮─Brip Pop這個英搖名詞的基石,這其中當然包括最著名的Pulp(果醬樂團)。

「工作(?)噢不,這字眼是髒話。在那年代每個人都領救濟金度日。」

80年代柴契爾執政的經濟政策引爆了礦工戰爭,讓許多工業城市面臨了高失業率的危機,我印象中對這段歷史背景有加以著墨的電影,就是Jamie Bell主演的《舞動人生》了,片中Billy的父兄都是參與罷工最後又被強迫回去上工的礦工。在當時,許多樂團樂手也親身經歷了家人失業、或因罷工事件持不同看法反目的過程。

生活於英國左翼社會主義代表城市雪菲爾之中,這群年輕音樂家的身上似乎也都更加具有一種平民勞動生活的色彩,除了草根性的堅持(大家都想在Sheffield玩音樂,沒人想去London),就連他們成功的歷程也都是加倍的艱辛。Pulp從1978年成立,整個80年代都在經濟蕭條的不得志環境下渡過,撐了十年直到90年代初才大放異彩,且成功融合House風格(這舞曲浪潮原本可能成為危機),反而創造出不同於其他英倫天團Oasis、blur的曲風。



「如果像我這個瘦皮猴都可以做得到,你也一定可以做得到。」

Pulp在1995年的Glastonbury音樂季,取代洛史都華成為壓軸表演樂團,直到2000年初他們都是Brip pop的代名詞,而後彷彿輪迴一般他們又沉寂了十年,然後在今年2011年的夏天重組。這首代表作《Common People》也就是他們、與現場八萬觀眾以及橫跨數個世代年輕人對生活的共同感知與妄想。對我而言,這不是甚麼無名小卒成功的勵志故事,而是橫跨十數年終於又開創一個新世代、達到另一個音樂境界,平凡卻又強烈力量的展現。

You'll never live like common people
You'll never do whatever common people do
You'll never fail like common people
You'll never watch your life slide out of view
and then dance and drink and screw
'because there's nothing else to do
I want to live with common people like you...

3 comments:

Kate Lee said...

我也是有想到《舞動人生》,London Calling的音樂有小小浮現一下...

rabbit44 said...

其實還有另一片我很愛的也有演這個罷工的背景,叫《一路到底:脫線舞男 The Full Monty》,講的就是一群英國失業的藍領階級在生活中掙扎的故事,笑中帶淚,高中的時候比較不能體會箇中心酸(但還是印象深刻),現在突然很想重看一次,哈哈哈!

Kate Lee said...

看了一下介紹好像蠻有趣的,裡面有提到《萬花嬉春》,剛好妳下星期就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