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3, 2011

【電影】安迪沃荷與他的情人 Factory Girl (2006)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Kurt Cobain,1994.

我想這段出自Neil Young歌曲的歌詞、然後又被Kurt Cobain遺書裡引用的文字,用來描述Edie Sedgwick的一生非常貼切。她就是這樣活的不顧一切、渴望被愛的人,而她的瘋狂人生也成為後世無數藝術作品的謬思。

下面這張劇照的靈感,應該就是來自上面這張《Factory》工廠的員工大合照。Andy Warhol的「工廠」工作室,匯集了60年代紐約最前衛的藝術家、戲劇家、作者、畫家、表演工作者、導演...,一群人鎮日在工廠瞎混、聊天、抽菸喝酒打屁(偶爾吸個毒),聊藝術概念、談左派思想、拍實驗電影,而Andy Warhol就在這個地方生出那一張張普普藝術的代表作。

Andy Warhol:...你知道的,最近的社會趨於冷漠,人們不關心他人,我的作品就是反映這些事情。

記者:就像你當初跟Edie分手後一樣嗎?你知道她昨天去世了嗎?

Andy:...噢這我知道,...但你說分手,好像我們有一段甚麼似的...但你知道的,我當初其實沒有那麼了解她。(鏡頭特寫)

純就藝術創作來看,我個人其實還滿喜歡Andy warhol的作品,但就過往的經驗來看,成功的藝術家通常也是成功的混帳,除了天分,如果能再混和一些善操作媒體的狡猾習氣、特立獨行的外表和古怪的脾氣、一些目中無人的傲氣以及一些陰影與自卑,簡直就是無敵了,而Andy Warhol就是集上述全部條件於一身的傢伙。

我猜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蓋皮爾斯詮釋的稍稍過火,但我自己倒是挺喜歡他的演出的。因為除了檯面下古怪難相處、嘴巴機車的商人氣息之外,他也把Andy warhol性格上自卑(因此他極度崇拜漂亮的人事物)與狡猾(他傷害Edie的方式,挖Edie倉疤)、小心翼翼與脆弱(帶 Edie見他媽媽)、愛吃糖愛講電話、宗教信仰...等細節都展現得很好。

我特別喜歡後段在 Edie死去後的記者訪談,那一段攝影機拍得非常近,問題也很尖銳,Andy Warhol冷靜自持的表情上,透著鏡片的瞳孔閃過了一絲陰影。一種很細微的動搖。
這張是我最喜歡的Edie Sedgwick的照片,不但有她最經典的造型(金短髮與大耳環),她笑得很開的笑容(註冊商標)與菸酒不離手的行為,完全就是這女孩短暫一生的最佳側寫。

老實說,由席安娜米勒來飾演傳奇的60年代紐約時尚icon Edie Sedgwick其實有點勉強,一來是Edie的長像是屬於古靈精怪式的甜美,席安娜米勒長的算是成熟的;二來是席安娜米勒其實年齡已經超過過Edie當時的年紀了,所以整個就是比較顯老一點。不過仔細想想,選擇席安娜其實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因為我對這女明星的八卦娛樂印象遠遠超過她的作品(完全想不出有任何代表作),這種不上不下的感覺,與Edie短暫空虛的浮華人生還挺吻合的。(而且也露點的挺大方的我們還能要求甚麼)

不過整部片看的出她很努力在演繹這樣極度瘋狂的人生,a poor little rich girl,以及相當賣力地模仿edie笑得很開懷的笑容。

Andy Warhol:「Edie Sedgwick是60年代最美好的事物。」

Edie Sedgwick是60年代風靡整個藝文界的時尚Icon,有YouthQuaker、地下電影皇后的稱號,是個浪擲千金的富家女,生活瘋狂、我行我素、怪異又獨創潮流。短短的金髮、誇張的耳環、黑色Legging、甜美笑容與臉頰上的痣是她的註冊商標。參與過的「工廠」出品的電影有:《Vinyl》、《 Horse》與 《Online》、以及著名的《The Poor Little Rich Girl Saga》系列,當然還留下了數不清的攝影作品。

她出身極度顯赫的權貴之家(不知道第幾代的曾祖父還是簽署美國獨立協定的成員之一),然而終其一生中都活在家族性醜聞、在精神病院裡自殺的兄長對她造成的陰影與痛苦中。

看來看去,我覺得更適合扮演這位60年代「IT Girl」的是21世紀的英國It Girl名模Agyness Deyn,不僅臉型像、造型與個性也都有點像(可惜Agyness太大隻)。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Andy Warhol.

我想Andy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這15分鐘的名望應該不包含他自己才對,聰明如他,自然是靠著創造他人的15分鐘名望為自己帶來歷史性的傳奇永恆。

Edie Sedgwick並沒有只爆紅15分鐘,但兩人交好的時間也相當短暫。Andy與Edie的互相吸引,其實是必然的結果。Andy Warhol對自己的外貌有一種自卑感,因此他天生對外表極具吸引力的人相當崇拜,Edie對他而言就像是一股強烈聚光燈,把自己的陰暗都照亮了。

Edie在Andy身上找到的是集眾人寵愛於一身的歸屬感,非常、非常多的愛戴,如公主般的受寵。她在家族裡被視為異端的性格,在Factory裡不但受到膜拜還創造了風潮,兩人魚幫水水幫魚,同時在感情上也建立起某種程度的認同感。

但根據事實, Andy Warhol其實是很公開的同志,所以我不認為他們之間有所謂愛情,其實滿像小女生間過度黏膩的友情或是一種商業關係,在吸引的強度背後也脆弱地承受不住所謂背叛,因此在 Edie與Bob Dylan發展出戀情後,Andy Warhol很果決地斬斷Edie身邊的人脈與一切,也馬上找到了下一個新玩具─Velet Underground的德國主唱NICO,一樣是站在舞台就吸引注眾人目光的焦點。或許身為後世旁觀者,我們也不能怪他太冷血,因為Andy Warhol的遊戲規則,早在一開始就告訴你了。
Andy Warhol和Bob Dylan的合照,記得當初展覽時看到覺得「這真是歷史性的一刻」。Andy-Edie-Bobby這段三角戀算是整部電影一個很吸引人的元素(也是當時藝文界相當轟動的一段八卦),但這兩位男性其實並不對盤,除了藝術理念的違和,Bob Dylan一直覺得Andy是一個吸血鬼,在吸完Edie的血之後就會將她拋棄。電影中兩人在工廠針鋒相對的一段滿有意思的。

Hayden Christensen飾演的Billy Quinn很明顯就是Bob Dylan,不過我想因為他與Edie一段比較算是地下情(他後來被發現已婚,因此Edie與他分手)因此電影裡選擇用了一個假名,我覺得Hayden Christensen 演出的還不錯,有抓到神韻,帥度十足。

據說在這部電影上映後,Bob Dylan本人(畢竟三個主角只剩他老人家還在世)一狀告上法院,覺得電影影射因為他的關係Edie才死亡的,但事實是,這兩人除了彼此,私生活也是各自精彩,據聞Jim Morrison和Mick Jagger都跟 Edie交往過。而她在離開 Andy並與Bob Dylan分手後,毒癮大爆炸過得相當潦倒也敗光家產,電影裡演的讓人不忍卒睹。

我很奮力地在網海搜尋,並沒有找到任何Edie和Dylan的合照(照電影情節,他們不但有合照還上了報紙頭條),兩人的一段情雖然經過當事人認證(Edie還曾經簽給Dylan的經紀人當藝人),但還是相當具神秘色彩。因此最後就放上兩位演員詮釋的照片,替Edie紀念一下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3 comments:

Kate Lee said...

所有在Andy Warhol身邊的人都從他身上得到一切然後又失去一切,最終的結果卻都不是很好...

ChenJYu said...

繁華攏是夢

rabbit44 said...

這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