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12

【2012 台北電影節】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的瑞典社會群像:PLAY (2011)、五道人生難題Involuntary (2008)、銀行事件Incident by a bank (2009)

從Nokia到IKEA、從被日本發揚光大的北歐風格居家時尚到被媒體哄抬的快樂指數、不追求競爭的快樂教育,我對於所謂北歐,似乎已經有個不切實際的扁平想像:明亮愉悅、是個重視人文、設計、科技與自然的高度發展社會。而魯本奧斯倫的電影,似乎是來打破這一切想像的,有時甚至不惜以一個有點危險的角度切入。

之前完全沒有看過魯本奧斯倫的電影,卻在預告時被他戲劇感低、幾乎一景一鏡、侷限的視覺空間以及開放的人物關係的安排給吸引。
 
《PLAY》講述兩個白人小孩與一個亞裔小孩,遇上一群黑人小孩發生的一種類似霸凌與反抗的關係,一連串荒謬、寫實又無止盡的事件,看到最後,彷彿是一場小孩們無謂的遊戲,卻也是對現實社會中冷漠、虛假人心的指責。

我們對於新移民總是有一種愧疚感,補償式的正義呼籲,或是為了反對先入為主想法而反對的偏執做法,卻讓原本想彰顯公平正義的初衷反而成為社會集體暴力的幫手。導演魯本奧斯倫不惜冒上被指為種族主義者的壓力,挑戰現代社會中大眾選擇性地維護片面正義的行為:這是否也是一種偽善?

片中大量類似定格的拍攝手法,鏡頭以一個純然的第三者角度拍攝,不賦予每個角色主、從、好、壞的暗示,而是從角色的互動中,讓觀眾自行去梳理探索關係。

看導演魯本奧斯倫的戲還有一個驚喜,就是我發現他非常善於挖掘素人演員,《PLAY》裡小孩子們的互動非常自然,不生澀也不油,卻也能做到導演要求的大膽演出。也許他們都只是如實呈現自己的一部分稱不上演技,導演也相得益彰地將充滿變數的素人演技捕捉的相當精確。

第二部魯本奧斯倫的電影是一部短片《銀行事件》,是我相當喜歡的一片,簡短卻精準,也獲得2010年柏林影展的最佳短片。

導演將親眼看見的事以一種宛如手機拍攝的方式還原:兩個行為上看起來愚蠢到不行的搶匪行動如何陷入失敗,好笑的是搶劫行為本身,值得發人省思的卻是周遭的人(鄉民)的反應。在我們認為高度生活品質、在全球是幸福快樂高指標的北歐社會裡,有人必須以搶劫求生存,有人默默看著一切發生然後討論著「手機畫素拍那麼差還敢賣那麼貴」之類的話題離開,一切結束,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快樂。

導演說他在《銀行事件》的現場的當下,其實是正要去籌措他拍攝《五道人生難題》的經費,兩部片間我們也可以看到某些類似的社會議題的擴大與延續,只是後著有著更戲劇性的敘事,也更有企圖地去呈現比較複雜的電影結構。五個不同的人生窘境,我們是否也曾深陷其中?

舉辦男主人生日派對卻發生煙火意外的富裕之家、舉發不當管教的女教師遭到同事的排擠、一輛載著各式旅客的遊覽車因說謊事件造成司機拒載、幾個無聊成年男人喝了酒之後的胡鬧、兩個不斷自拍的青少女酒後發生的意外插曲,五段不斷交互穿插的劇情,導演魯本奧斯倫分別運用了幾種拍攝方式:定點拍攝、視訊自拍、遠鏡一鏡到底和戲劇的手法將之區隔,用不同方式演繹人與群體之間的拉鋸。

人生為脫離不了群體的動物,面臨的難題有很多,最強烈的可能是寂寞孤獨,此外,慾望、歸屬感、善惡和喜好也同時拉扯著我們渴望依附於多數群體的想法,我們不確定是否得到了我們想要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仍為此受盡折磨。

No comments: